其他相關
毘沙門天像或般闍迦像
鬼子母像
鬼子母像
佛足印
佛足印
彌勒菩薩立像
彌勒菩薩立像
彌勒菩薩立像
彌勒菩薩立像
彌勒菩薩交腳像
彌勒菩薩坐像
彌勒菩薩坐像
彌勒菩薩坐像
菩薩立像
菩薩立像
菩薩坐像
佛陀苦行像
佛陀苦行像
佛陀苦行像
立佛像
立佛像
雅典娜立像
雅典娜立像
樂者騎獅
斷頭坐佛像
斷頭坐佛像
斷頭坐佛像
菩薩坐像
佛授記浮雕
佛誕生
佛誕生
佛誕生
西克里佛塔
西克里佛塔
西克里佛塔
西克里佛塔
西克里佛塔
西克里佛塔
西克里佛塔
西克里佛塔
西克里佛塔
西克里佛塔
西克里佛塔
西克里佛塔
西克里佛塔
西克里佛塔
西克里佛塔
帝釋窟說法圖
舍衛神變圖
舍衛神變圖
舍衛神變圖
舍衛神變圖
舍衛神變圖
舍衛神變圖
舍衛神變圖
四天王奉缽
換衣圖
白象入胎圖
荼毘
分舍利(左)、荼毘(右)
佛陀納棺
火神堂內降伏毒龍
火神堂內降伏毒龍
彌勒菩薩立像
彌勒菩薩立像
彌勒菩薩立像
彌勒菩薩立像
婆羅門分舍利
佛說法像
阿特拉斯像
阿特拉斯像
阿特拉斯像
阿特拉斯像
坐佛像
坐佛像
帝釋窟說法圖
佛頭殘像
四天王獻缽
佛陀立像
佛像殘像
佛像殘像
初轉法輪像
佛立像
佛立像
佛立像
抬花繩的天使
抬花繩的天使
抬花繩的人
抬花繩的天使
彌勒菩薩立像
立佛像
立佛像
立佛像
菩薩立像
菩薩頭像
七步行
佛頭像
彌勒菩薩立像
彌勒菩薩立像
彌勒菩薩立像
彌勒菩薩立像
彌勒菩薩立像
彌勒菩薩立像
立佛像
立佛像
立佛像
- 題名
- 佛陀涅槃
- 其他題名
- The Death of the Buddha
- 技法
- 圖像經典來源/文本名
- 圖像經典來源/章節名
- 圖像敘事主題
- 構圖方位
- 銘刻/牓題/題記
- 字體
- 無
- 位置
- 語言
- 尺寸
- 風格/時代
- 風格/地域
- 風格/特徵
- 描述
- 佛陀涅槃前最終來到的地方即是拘尸那羅國的一處林中,路途中佛陀感到極度的疲憊,便喚阿難尊者鋪設臥具。佛陀臥下後便睡去,此時阿難已知佛陀即將入涅槃,不禁悲從中來而啜泣。佛陀知道了阿難此時的心情,便將他喚到面前對他說:「阿難啊!你不要難過,也不用哭泣。我不是一直教導你們,世間萬物都是生滅無常的嗎?與我們再親近的人,終將面臨分開別離的!你先去告訴拘尸那羅國的末羅族人,佛陀將在今日午夜入涅槃,若對佛法存有疑問,可速速前來問佛,佛為之解答。」
阿難便與另一名比丘,按佛陀所言前往告知末羅族人。末羅族人聽聞佛陀將在半夜入滅的消息,馬上攜老扶幼地趕往林中,參見佛陀最後一面,卻又不忍打擾佛陀安養,於是皆啜泣著回到城中準備葬禮所需的物件。此時,有一位年邁的婆羅門名叫須跋陀羅也來到了拘尸那羅國,聽聞佛陀即將在午夜入涅槃,但他心中仍然存有疑問,便希望能在佛陀圓寂前,趕來聽佛說法。然而,阿難不忍再有人前來打擾佛陀安養,便拒絕了須跋陀羅面佛的請求。須跋陀羅求了三次,阿難也拒絕了三次,然而他們的對話都被佛陀聽到了。佛陀便要阿難不要再阻止須跋陀羅,讓他來見佛。佛陀用了最後的精神與體力,一一解答了須跋陀羅的疑惑,須跋陀羅當下大徹大悟請求皈依三寶。佛陀便為他受具足戒,須跋陀羅成為佛陀最後一位弟子,而須跋陀羅也當下證得阿羅漢果。
佛陀在開示完須跋陀羅後,阿難深知佛陀即將離去了,便前來詢問佛陀要如何使正法常住呢?阿難問到:「佛陀!諸位弟子禁不住傷感之情,有四個問題最後請示佛陀:第一、佛陀住世的時候,我們大家依佛陀為師,佛陀涅槃以後,我們依誰為師呢?第二、佛陀住世的時候,我們依佛陀安住,佛陀涅槃以後,我們依甚麼而安住呢?第三、佛陀住世的時候,凶惡的人有佛陀調伏,佛陀涅槃以後,凶惡的人如何去調伏呢?第四、佛陀住世時,佛陀的言教大家易生信解,佛陀涅槃以後,結集的經典如何才能叫人起信呢?」佛陀回答:「你們應以依戒為師;應依四念處安住;面對惡人,應默擯置之;經典應在一切經首安『如是我聞』之句,聽者必當信之。」佛陀回答完阿難的問題後,便對在座的比丘眾宣達最後的教誨:「你們時時刻刻都應該一心要修行,都要勤求出離世間的這個道路。這世間的一切,無論是動法、不動法,就是世間善的、惡的,一切世間的法,都是不常的。時間一久了,都有生、住、異、滅、這四相的變化,所以不是永遠平安的一個樣子。你們各位比丘現在應該停止哭泣,不要再講話了。我入涅槃的時候就要來到了。這是我最後給予你們的教誨。」說畢便入禪定,午夜一到佛陀便在禪定中安詳地離開世間。
註:
●材質:片岩(AAT: 300011626)
●參考書目:宮治昭著,李萍譯,《犍陀羅美術尋蹤》,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頁112-117。 宮治昭著,李萍、張清濤譯,《涅槃和彌勒的圖像學》,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頁92-124、136-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