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相關
毘沙門天像或般闍迦像
鬼子母像
鬼子母像
佛足印
佛足印
彌勒菩薩立像
彌勒菩薩立像
彌勒菩薩立像
彌勒菩薩立像
彌勒菩薩坐像
彌勒菩薩坐像
彌勒菩薩坐像
菩薩立像
菩薩立像
菩薩坐像
佛陀苦行像
佛陀苦行像
佛陀苦行像
立佛像
立佛像
雅典娜立像
雅典娜立像
樂者騎獅
斷頭坐佛像
斷頭坐佛像
斷頭坐佛像
菩薩坐像
佛授記浮雕
佛誕生
佛誕生
佛誕生
西克里佛塔
西克里佛塔
西克里佛塔
西克里佛塔
西克里佛塔
西克里佛塔
西克里佛塔
西克里佛塔
西克里佛塔
西克里佛塔
西克里佛塔
西克里佛塔
西克里佛塔
西克里佛塔
西克里佛塔
帝釋窟說法圖
舍衛神變圖
舍衛神變圖
舍衛神變圖
舍衛神變圖
舍衛神變圖
舍衛神變圖
舍衛神變圖
四天王奉缽
換衣圖
白象入胎圖
荼毘
分舍利(左)、荼毘(右)
佛陀涅槃
佛陀納棺
火神堂內降伏毒龍
火神堂內降伏毒龍
彌勒菩薩立像
彌勒菩薩立像
彌勒菩薩立像
彌勒菩薩立像
婆羅門分舍利
佛說法像
阿特拉斯像
阿特拉斯像
阿特拉斯像
阿特拉斯像
坐佛像
坐佛像
帝釋窟說法圖
佛頭殘像
四天王獻缽
佛陀立像
佛像殘像
佛像殘像
初轉法輪像
佛立像
佛立像
佛立像
抬花繩的天使
抬花繩的天使
抬花繩的人
抬花繩的天使
彌勒菩薩立像
立佛像
立佛像
立佛像
菩薩立像
菩薩頭像
七步行
佛頭像
彌勒菩薩立像
彌勒菩薩立像
彌勒菩薩立像
彌勒菩薩立像
彌勒菩薩立像
彌勒菩薩立像
立佛像
立佛像
立佛像
- 題名
- 彌勒菩薩交腳像
- 其他題名
- 技法
- 圖像經典來源/文本名
- 圖像經典來源/章節名
- 圖像敘事主題
- 構圖方位
- 銘刻/牓題/題記
- 字體
- 無
- 位置
- 語言
- 尺寸
- 風格/時代
- 風格/地域
- 風格/特徵
- 描述
- 彌勒菩薩,為釋迦牟尼佛的繼任者,將在未來娑婆世界降世成佛,成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並作為現在劫(賢劫)千佛中的第八位佛。
菩薩以站立姿勢左膝向前微彎,重心置於右腳上,腳踝之下和右臂損毀。菩薩以青壯年的人物形象塑造,體態結實勻稱,坦露上身,下著衣裙。整體以寫實風格雕塑,具體地刻畫肌肉紋理與衣紋變化。菩薩頭髮成波紋狀,以連珠髮帶於頭頂結成饅頭狀髮髻,頭髮從臉頰兩側垂至肩部,於髮髻前端綴有楔形飾物。背後帶有圓形素面頭光,部分頭光已損毀。菩薩面部圓潤飽滿,略呈鵝卵石狀,眉骨鼻梁高聳,五官深邃,杏眼小口,雙眼睜開,留有鬍髭。菩薩配帶有花繩紋樣耳璫,頸部戴寬扁盤狀項飾,以及婆羅門聖線。雙手配有臂釧、腕釧。帔帛先纏繞於左肩再垂掛至腰際,後掛於右手前臂上。左手持有水瓶(kamaṇḍalu),水瓶成頸部較細,肩部擴張成球狀後向下收攏,器身約成圓筒狀,平底,部分水瓶損毀,未能見瓶身上是否帶有紋樣。
註:
●材質:片岩(AAT: 300011626)
●參考資料:小谷仲男,《ガンダーラ美術とクツヤツ王朝》,京都:同朋舍出版,1996,頁113-118。 平山郁夫シルクロード美術館,《弥勒菩薩交脚坐像》。https://silkroad-museum-collection.jp/弥勒菩薩交脚坐像/(2019/09/18瀏覽)。 田辺勝美,〈ガンダーラの仏教美術〉,《世界美術大全 東洋編15:中央アジア》,東京:小学館,1999,頁138-148。 宮治昭著,李萍、張清濤譯,《涅槃和彌勒的圖像學》,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頁234-267。 Harald Ingholt, Gandharan Art in Pakistan, New York: Pantheon, 1957, p. 139, pl. 309.
●發現地點:馬爾丹 Mardān(TGN: 7917008)塔克特依巴依遺址Takht-i-Bahi
(GeoNames: 916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