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相關
毘沙門天像或般闍迦像
鬼子母像
鬼子母像
佛足印
佛足印
彌勒菩薩立像
彌勒菩薩立像
彌勒菩薩立像
彌勒菩薩立像
彌勒菩薩交腳像
彌勒菩薩坐像
彌勒菩薩坐像
彌勒菩薩坐像
菩薩立像
菩薩立像
菩薩坐像
佛陀苦行像
佛陀苦行像
佛陀苦行像
立佛像
立佛像
雅典娜立像
雅典娜立像
樂者騎獅
斷頭坐佛像
斷頭坐佛像
斷頭坐佛像
菩薩坐像
佛授記浮雕
佛誕生
佛誕生
佛誕生
西克里佛塔
西克里佛塔
西克里佛塔
西克里佛塔
西克里佛塔
西克里佛塔
西克里佛塔
西克里佛塔
西克里佛塔
西克里佛塔
西克里佛塔
西克里佛塔
西克里佛塔
西克里佛塔
西克里佛塔
帝釋窟說法圖
四天王奉缽
換衣圖
白象入胎圖
荼毘
分舍利(左)、荼毘(右)
佛陀涅槃
佛陀納棺
火神堂內降伏毒龍
火神堂內降伏毒龍
彌勒菩薩立像
彌勒菩薩立像
彌勒菩薩立像
彌勒菩薩立像
婆羅門分舍利
佛說法像
阿特拉斯像
阿特拉斯像
阿特拉斯像
阿特拉斯像
坐佛像
坐佛像
帝釋窟說法圖
佛頭殘像
四天王獻缽
佛陀立像
佛像殘像
佛像殘像
初轉法輪像
佛立像
佛立像
佛立像
抬花繩的天使
抬花繩的天使
抬花繩的人
抬花繩的天使
彌勒菩薩立像
立佛像
立佛像
立佛像
菩薩立像
菩薩頭像
七步行
佛頭像
彌勒菩薩立像
彌勒菩薩立像
彌勒菩薩立像
彌勒菩薩立像
彌勒菩薩立像
彌勒菩薩立像
立佛像
立佛像
立佛像
- 題名
- 舍衛神變圖
- 其他題名
- 大光明神變圖●西方淨土光景●說大乘經典圖
- 技法
- 圖像經典來源/文本名
- 圖像經典來源/章節名
- 圖像敘事主題
- 構圖方位
- 銘刻/牓題/題記
- 字體
- 無
- 位置
- 語言
- 尺寸
- 風格/時代
- 風格/地域
- 風格/特徵
- 描述
- 佛陀與眾弟子們,於竹林精舍中說法弘道,受到全國人民的護持供養,引起其他外道的妒忌。一日外道為首的六師,便共議要與佛陀比試,看看到底誰才是真正的神通廣大!於是便使用各種手段,慫恿王舍國王瓶沙王提議來比試。然而,瓶沙王早已在佛陀的教導下開悟了智慧,哪會受到這些外道的蠱惑呢?盛怒下的瓶沙王大力的斥責了這些外道,並將他們驅逐出境。
於是外道六師們便來到了舍衛國,不久佛陀與弟子們也來到了舍衛國外的祇樹給孤獨園弘道,同樣受到了全國人民的齊心敬重共養。忌妒心起的外道六師們,又再故技重施,向舍衛國王波斯匿王提議,要與佛陀比試神通,波斯匿王這次應允了。波斯匿王隨即帶著侍衛,前往佛所處。來到了佛所處,波斯匿王恭敬的禮佛後,對佛陀說道:「世尊,您的神通力是如此的不可思議,必能收服這些外道,讓他們從此銷聲匿跡;同時,也能讓那些沒聽過您說法的人,有機會見識到佛法的高深,也能心生歡喜;已聽聞您說法的人更加堅信佛法深。請您慈悲,答應弟子的請求。」佛陀念在波斯匿王的一片誠心,便答應了這個要求。
當時正逢正月初一,由地主波斯匿王設宴供養佛陀,餐後波斯匿王為佛陀獻上楊枝(今日牙籤的功能),佛陀用畢將其置於地上,楊枝隨即長成一棵巨大的果樹,上頭結滿了芳香的果實,開滿如車輪大的花朵。見到此樹的人們不禁感嘆佛法的不可思議,紛紛皈依佛門。初二,佛陀在身兩側變出兩座寶山,一坐上面長滿各樣甜美的穀物、果實,圍觀的眾生可以自由取用;另一座山上長滿肥美的青草,牛隻馬匹同樣也可以自由享用。初三,食畢後佛陀將漱口水吐在地上,隨即變成了一座大湖,湖邊鑲嵌著個樣奇珍異寶,湖中長滿巨大的蓮花,散發無比的光輝。初四,佛陀在湖的四面,各變出八條渠道,水流進渠道又再自動回到湖中,永不枯竭。流動的水聲,變成陣陣法音,使聽聞的人感到清淨無比。初五,佛陀口中放出金色光明,普照大千世界,受到佛光照射的眾生,皆能脫離三苦五障,身心安逸。初六,佛陀讓圍觀的眾生可以看見彼此的想法,「善業」、「惡業」立即顯示。初七,佛陀讓圍觀眾生看到自己成為「轉輪王」的樣子,擁有無比的財富、一千位王子及四方諸侯的朝拜,眾人無不興奮。初八,帝釋天恭請佛陀至天宮內殿昇座。頓時大地撼動,六師的五百教徒們以為是要齊力攻打佛陀的信號,紛紛進入到天宮內殿。入殿後,見到佛陀大放光明,心中頓時放下舊教教法,皈依佛門獲得證果。佛陀便率五百阿羅漢,回歸人間,安座於帝釋天供養的獅子座上。至此,外道六師們無不惶恐,更網論施展神通比試了。執金剛杵將手中的金剛杵砸向六道外師的頭頂,頓時寶座崩塌碎裂,外師們紛紛竄逃,消失的無影無蹤,跟隨他們的九萬信眾全都皈依佛門。初九,佛陀上升至梵天,身上每個毛孔都放出光芒,每到光芒中又有佛陀坐於蓮座上正法。初十,佛陀升到大千世界,發出光芒普照大千眾生。十一,佛陀消失於空中,眾人只見佛光與只聞佛音。十二,佛陀大放金光,受金光照耀者無不心生慈悲。十三,佛陀安座於蓮花座上,升空五呎放出光芒,每到光芒中開出一朵碩大的蓮花,花中又有諸佛、菩薩說法,圍觀者無不嘖嘖稱奇。十四,佛陀將供佛的花朵,變成一千兩百五十輛的鑲金寶車,在梵天界中一字排開。每輛寶車上都端坐一尊佛陀放出光芒,光芒照遍了三千世界。最後一日,佛陀以手觸地,使眾人見到在地獄中受苦難的眾生。圍觀眾人全都慈悲心起,發奮持修精進。佛陀亦向地獄中的眾生說法,另聽聞者與持戒者,能早日脫離地獄。
舍衛神變的故事,是佛傳故事中十分重要的一個段落。象徵著所有歪道,皆不敵佛法的正道。更是佛陀告誡修行眾生,一昧的追求神通,而罔顧了斷惑證真的修行,最終只會落得如外道六師的下場一般。這種偕邪終不敵正的故事,於各大宗教與民間信仰中,皆普遍可見,作為宣教的一種利器。
本作中所描述的場景,Foucher認為應是第十三日的情節。端坐於蓮花座上的佛陀,身邊放出光明,每道光中又現一蓮,蓮中又有一佛說法,顯現眾佛繞佛的景象。然而有其他的學者並不認同,如宮治昭便認為應該是佛陀說法並大放光明的樣貌,並非是指於舍衛國中的神變事蹟。關於此作所描述的具體內容,仍舊有待討論。
註:
●材質:片岩(AAT: 300011626)
●參考書目:田辺勝美,〈ガンダーラの仏教美術〉,《世界美術大全 東洋編15:中央アジア》,東京:小学館,1999,頁138-148、368。 阿・福歇(A. Foucher)著,王平先、魏文捷譯,《佛教藝術的早期階段》,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8,頁120-162。 宮治昭著,李萍譯,《犍陀羅美術尋蹤》,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頁174-181。 Alfred Foucher, L'art gréco-bouddhique du Gandhâra : étude sur les origines de l'influence classique dans l'art bouddhique de l'Inde et de l'Extrême-Orient, vol. 1, Paris: E. Leroux, 1905-1951, p.534-537. Harald Ingholt, Gandharan Art in Pakistan. New York: Pantheon, 1957, pp. 121-123, pl. 255. Kuruta, Isao, A Revised and enlarged edition of Gandharan Art: The World of the Buddha, vol. 1, Tokyo: Nigensha, 2003, p.326.
●發現地點:恰爾薩達 Charsadda(TGN: 7002459)莫哈默德-那利遺址Mohamed-Na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