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層 回上一層

帝釋窟說法圖


題名
帝釋窟說法圖
其他題名
Visit of Indra and His Host to the Indrasala Cave
技法
圖像經典來源/文本名
圖像經典來源/章節名
圖像敘事主題
構圖方位
銘刻/牓題/題記
字體
位置
語言
尺寸
風格/時代
風格/地域
風格/特徵
描述
本作描繪的是佛故事中的「帝釋窟說法」片段。一日佛陀於王舍城外的帝釋窟中坐禪,聽聞此事帝釋天便率領天部眾神前來問法。到了洞窟前,帝釋天派遣手下樂神般遮翼(Pancisikha),以琴聲喚醒已入定的佛陀,後佛陀便從禪定中醒來,與帝釋天進行對答。
全作以寫實手法雕刻而成。外型呈現一彈頭狀,中央有三角窟佛陀結禪定印,著通體式袈裟,跏跌坐坐於其中。佛陀頭髮呈現對稱波紋狀,於頭頂處結成饅頭狀髮髻,於身後的窟壁上刻有圓形素面頭光。面部呈鵝卵石狀,眉骨鼻梁高聳,五官深邃,杏眼緊閉入定,寬鼻薄唇,雙頰圓潤飽滿。粗頸平肩,著素面通體式袈裟,衣紋起伏明顯,布料質地厚實。佛陀座上,窟緣出刻有細密的波狀紋路,有學者認為其為敷坐用的吉祥草紋,亦有學者認為是佛陀入火焰三昧定所放出的火光紋。窟外上層刻有岩石山壁的紋理,其中穿插有樹木與猴群,暗示了佛陀於野外坐禪的場景。佛陀身側的窟壁上,刻有多位天部眾人,佛陀右下方可見樹蔭下有一坦露上身的男性,部分學者認為該人物為佛陀護法神執金剛杵,另有學者認為是裸形外道,窟壁人群間綴有草樹與猴群。窟口前有十位天人,然而多處面部與服飾已損毀,故無法判別其身份,佛陀左下角為帝釋天的坐騎白象。最底下邊緣處刻有銘文。


註:
●材質:片岩(AAT: 300011626)
●參考書目:田辺勝美,〈ガンダーラの仏教美術〉,《世界美術大全 東洋編15:中央アジア》,東京:小学館,1999,頁138-148、367-368。 Harald Ingbolt, Gandharan Art in Pakistan, New York: Pantheon, 1957, pp. 89-90, pl. 131. Kurita, Isao, A Revised and enlarged edition of Gandharan Art: The Buddha's Life Story, vol. 1, Tokyo: Nigensha, 2003, p. 170、322.
●發現地點:瑪曼泰里遺址Mamane Dhe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