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相關
貴婦人供養者
彌勒菩薩立像
彌勒菩薩立像
菩薩立像
禪定菩薩坐像
釋迦菩薩與梵天
樹下觀耕像
鬼子母像
鬼子母與般闍迦像
觀音菩薩立像
太子沐浴圖
婆羅門占夢
立佛像
立佛像
立佛像
執金剛杵像
殘佛座雕有禮拜火圖
禪定坐佛像
三尊佛坐像
彌勒菩薩立像
禪定坐佛像
禪定坐佛像
立佛像
三尊佛坐像
彌勒菩薩頭像
立佛像
立佛像
立佛像
立佛像
立佛像
立佛像
涅槃
帝釋窟說法圖
- 題名
- 抬花繩的人
- 其他題名
- 技法
- 圖像經典來源/文本名
- 圖像經典來源/章節名
- 圖像敘事主題
- 構圖方位
- 銘刻/牓題/題記
- 字體
- 無
- 位置
- 語言
- 尺寸
- 風格/時代
- 風格/地域
- 風格/特徵
- 描述
- 此類浮雕多裝飾於佛塔的基座、塔身中段、樓梯側面、欄楯與門框周圍。圖像傳統源自於古希臘美術,並在羅馬帝國擴張時期,大量傳播至各地。抬花繩的圖像多半出現於凱旋圖或是葬禮圖,前者用來表現歡愉的氣氛,後者代表逝者前往美好樂園的意象。犍陀羅地區的抬花繩圖樣與羅馬的抬花繩有著細微的差異,在羅馬的圖像中,花繩雖然有童子抬著,但仍舊是與上層相接,呈現懸掛於上層的樣貌;然而在犍陀羅地區的抬花繩圖樣,花繩未懸掛於上層結構,而是全由童子/天使抬著。相較於羅馬地區,犍陀羅地區的花繩也明顯較為粗大,並偶爾會在當中穿插花草、鳥禽等,呈現出歡騰的樂園景致。
註:
●材質:片岩(AAT: 300011626)
●參考書目:宮治昭著,李萍譯,《犍陀羅美術尋蹤》,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頁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