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層 回上一層

梵天勸請


題名
梵天勸請
其他題名
Indra and Brahmā Entreat the Buddha to Preach
技法
圖像經典來源/文本名
圖像經典來源/章節名
圖像敘事主題
構圖方位
銘刻/牓題/題記
字體
位置
語言
尺寸
風格/時代
風格/地域
風格/特徵
描述
佛陀在菩提樹下證得圓滿佛果後,覺察世間眾生思惟混濁、五惡充斥,難以教化,即便久住世間,亦未有益處,因此想要直接入涅槃。
梵天知曉了佛陀的想法後,即前望面見佛陀。於佛前合掌禮拜,勸請佛陀常住世間,為眾生說法。佛陀對梵天說:「現今的眾生,皆被塵垢玷污,貪於世間慾望,蒙蔽了清明智慧。即便是我常住世間說法,也是徒勞無功的,不如即刻入無慾涅槃。」梵天聽聞,又對佛陀勸請說:「如今佛陀現世,便是最好的時機,有多少的眾生,能夠因聽佛語而獲得解脫呢?世尊怎麼能就此入滅,而讓眾生錯失得度的因緣!世尊無數的前世中,大發菩提心要普渡眾生,甚至為求一偈,而捨棄肉身、妻兒,如今又為何不顧念眾生而要逕自入涅槃呢?」梵天於是一一細數了,佛陀前世為眾生求法之事。梵天大讚佛陀為眾生求法、利益眾生的菩薩行為,再次懇請佛陀常住世間,大轉法輪。佛陀聽了梵天的勸請,於是動身前往鹿野苑為眾生說法。
本作的風格較為古拙,構圖以及人物造型上較為制式呆板,整體缺乏立體感與景深,視覺效果上較為平面的表現,但在如人物表情以及衣紋表現上,仍舊可以見到寫實手法的表現。畫面正中央是坐於樹下的佛陀,結跏跌坐於台座之上。背後帶有素面圓形頭光,表情凝重,若有所思。頭頂帶有碩大的饅頭狀髮髻,髮紋呈現對稱的曲線樣貌。面部寬扁呈圓形,眉骨鼻梁高挺,強調線性的表現,眉間帶有白毫。眼窩深邃,留鬍雌薄唇。佛陀上身赤裸,下身著衣裙,肩上披著天衣,雙手於腹前結禪定印。身下的台座,正面刻有花草紋與X字紋交錯的裝飾。佛陀的左側,頭戴本特頭冠的梵天,面部表情凝重,眉骨鼻梁高挺,強調線性的表現。眼窩深邃,留鬍雌薄唇。頸上配有寬扁圓盤狀頸式。上身赤裸,天衣纏繞於左肩上,雙手帶有手環,下身著衣裙。梵天雙手合掌面向佛陀勸請,左膝向前傾,整體呈現S型的曲線姿態,使該人物極富動感。佛陀的右側為帝釋天,衣著表現較為樸素。頭頂有饅頭狀碩大髮髻,髮紋呈現同心圓狀的曲線。面部較為老成,眉骨鼻梁高挺,強調線性的表現,額上雕有深刻的抬頭紋。眼窩深邃,留落腮鬍薄唇。上身赤裸,天衣較為單薄,纏繞於左肩上。下身著衣裙。帝釋天同樣雙手合掌向佛陀勸請,整體人物肢體表現較為僵硬,未如另一側的梵天般富有動感。在梵天和帝釋天的頭上,另有各一位天人。


註:
●材質:片岩(AAT: 300011626)
●參考書目:田辺勝美,〈ガンダーラの仏教美術〉,《世界美術大全 東洋編15:中央アジア》,東京:小学館,1999,頁138-148。 樋口隆康、桑山正進、宮治 昭、田辺勝美編,《巴基斯坦犍陀羅藝術展覽圖錄》(パキスタン・ガンダーラ美術展図録),東京:日本放送協會, 1984,頁154。
●發現地點:史瓦特Swāt(TGN: 8019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