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層 回上一層

東門南翼東側第三支柱圓盤浮雕〈購置祇園布施圖〉


題名
東門南翼東側第三支柱圓盤浮雕〈購置祇園布施圖〉
其他題名
技法
浮雕
圖像經典來源/文本名
出自《Jātaka》第四八二、《Cariyā》第十六、《Jātakāmalā》第二六,《六度集經》卷六、《九色鹿經菩薩本緣經》卷下(〈鹿品〉)、《有部破僧事》卷十五、《寶積經》卷八等。
圖像經典來源/章節名
圖像敘事主題
構圖方位
銘刻/牓題/題記
(1) Jetavana Anâdhapeḍiko deti koṭi santhatena Keṭâ [/](給孤獨鋪陳億金購得祇陀林以進獻。) (2) Kosambi Kuṭi(憍薩堂) (3) Gandha Kuṭi(香堂)
字體
位置
語言
尺寸
風格/時代
風格/地域
風格/特徵
描述
此為眾所周知的〈祇園精舍圖〉,相似浮雕亦可見於山奇大塔北門東柱(左柱)的第二圖。
佛住在王舍城外的竹林精舍時,舍衛城長者阿那分邸(給孤獨長者)偶到此處,因聽問佛法而歸依。回國後,他欲購買祇陀太子擁有的靜寂園林布施與佛。當其向太子交涉時,太子戲之,謂以黃金鋪滿園林來交換;長者馬上搬運所有的黃金開始鋪陳園林。太子見此景,深感長者行為的偉大,便讓渡了這座祇園,而長者在這建造的精舍即著名的「祇園精舍」。

關於此座精舍的建造:祇陀太子(Jeta)在入口建造門房(koṭṭhaka)。給孤獨(Anathapiṇḍika)則是在祇陀林(Jetvana)建造了精舍(Vihāra),僧房(pariveṇa)、門房、講堂(upaṭṭhānasālā)、火堂(aggisālā)、食堂、廚房(kappiyakati)、廁房(vaccakuṭi)、經行房(caṅkama)、經行堂(caṅkamanasālā)、水井(udapāna)、浴堂、暖房(jantā ghara)、浴堂、暖房堂(jantāghārasālā)、蓮池、泉池(pokkharaṇi)、小屋、雜物房、延堂、祠堂(maḍapa)。二人合造的精舍,概稱祇陀林的給孤獨(僧)園、祇樹給孤獨園,簡稱祇園(精舍)。就其位置,被比定為現在的薩賀什(Saheṭh)(Malalasekera,DPPN,Vo1,Ⅰ.p964)。

畫面右側正是眾人鋪地為金的一景,中央捧持著水瓶的,就是從須達長者(阿那分邸、給孤獨),正向表示佛陀的聖樹行瓶瀉布施之意。上、下有二精舍,且各有銘文;上方是常作為佛陀坐臥的香堂,而左下則是憍薩堂。再者,菩提伽耶亦有類似之圖。

Gandha kuti(香堂、香房),擬作一述。事實這是祇陀林僧苑裡給予佛陀居住的特殊房屋,故香堂這一部分的建物,即稱為香堂的僧房。若從佛陀在此集合比丘說法的話,後世僧院的香堂,就是指精舍中心處的設備。一般言,香堂和憍薩堂為一層樓建築,不過香堂卻是更大些,圖中便可見到有二個尖塔的屋頂,而憍薩堂則是一個尖塔。其餘,兩者相似,即開放的拱形入口,且飾以花型紋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