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層 回上一層

龍門石窟賓陽中洞窟口


題名
龍門石窟賓陽中洞窟口
描述
窟口外上壁淺刻火燄紋尖形大拱,拱樑鑿作龍身,呈圓拱狀,門左右兩側各雕一石柱,通高5.2公尺,現存南側柱頭類希臘愛奧尼式。

窟門側壁,於1978年6月清理時,將清代修築的磚券門洞拆除,露出壁面雕刻的原形。窟門頂端併刻兩朵蓮花,南北拱壁各有浮雕三層,由上而下:第一、二層均為飛天一身、供養菩薩像兩身;第三層,南壁為大梵天、北壁為帝釋天,兩像為龍門僅見。

北側壁的帝釋天是佛教護法神之一,為忉利天(即三十三天)之王。其身軀大部份殘損,高3.08公尺,全像從頭至腳為一垂直凹槽所破壞,此乃清代設磚券門所挖鑿。現僅能窺其一頭四臂,頭戴鋪首盔,飄帶繞於四臂,左上手持單股金剛杵,左下手持白拂,右上手持三股金剛杵,右下手殘毀。

南側壁與之對應的大梵天,亦為護法神之一,高3.08,寬1.82公尺,全像同受清代磚券門凹槽所毀。其頭戴舖首盔,四頭四臂,下著戰裙。右上手持三股金剛杵,右下手持桃形物,左上手持單股金剛杵,左下手杵著劍間,飄帶繞於四臂。手腕飾釧環,赤足踏在一力士(或夜叉)手上。右上臂與右下臂以及雙膝蓋上均有獸形護,胸腹則見人面護。
尺寸


0  cm
0  cm
0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