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無第三層相關
- 題名
- 龍門石窟賓陽中洞西壁 (正壁)
- 描述
- 正壁是以代表現在的釋迦牟尼佛為中心的五尊圓雕造像,包括二弟子迦葉、阿難;二菩薩文殊、普賢;主尊座前有護法獅子一對。
主尊釋迦牟尼佛,結跏趺坐於須彌座上,露出右腳掌,施說法印。坐像高6.45、肩寬3.3、胸厚1.2、座高3.7、寬3.45、深1.85公尺。佛頭上雕高肉髻,刻波狀紋。佛頭上雕高肉髻,刻波狀紋。面容略長,細眉彎曲,眉間有白毫,眼作月牙狀,鼻樑直挺,鼻翼豐滿,嘴小唇薄,嘴角略向上翹,微露笑意。頸細長,肩削窄,胸平。左手平伸展掌下垂,掌心向前,右手張開五指於胸前,手心向前。內著僧衹支,裙帶作結下垂,外披褒衣博帶袈裟,衣襟搭於左肘上。衣紋呈階梯狀,衣擺覆蓋在佛座。佛身後為舟形背光裝飾火燄紋,直達窟頂。圓形頭光由內而外飾以蓮瓣紋、重環紋及忍冬紋,背光與頭光間飾以並行弧線和蓮枝紋,枝上刻天人。此尊佛坐像之服飾、身光及頭光均為龍門北魏後期的典型樣式。
主尊左側有長期隨之傳教的十大弟子之一迦葉,高4.78公尺,其額有肉瘤,深目高鼻,長眉彎曲,張嘴露齒而笑,身著迦裟,雙手合十,立於蓮座上。其歡喜開朗的神情,與常見作莊嚴肅穆狀的迦葉,大異其趣。
迦葉左側為文殊菩薩,掌管智慧,其高6.13公尺,頭戴寶冠,面相方圓,含睇若笑,立於蓮花座上。其上身袒露,下著長裙,身飾項圈、腕釧及長瓔珞,披巾繞於兩膝前,尾端掛於右手肘。左手提桃形物,右手持蓮蕾於舉於胸前。火燄形頭光,內層飾同心圓,外層施火燄紋。(文殊菩薩左側,為北壁過去佛的右脅侍菩薩)
主尊右側為十大弟子之一的阿難,高4.88公尺,其面容眉清目秀,鼻樑高挺,嘴角微揚,笑意橫生。身披袈裟,雙手捧物置於胸前,神情虔敬。
阿難右側為普賢菩薩,掌管真理。其頭戴寶冠,面相方圓,含睇若笑,立於蓮花座上。其上身袒露,下著長裙,身飾項圈、腕釧及長瓔珞,披巾繞於兩膝前,尾端掛於右手肘。右手提桃形物,左手舉於胸前,手掌殘損。火燄形頭光,內層飾同心圓,外層施火燄紋。(普賢菩薩右側,為南壁未來佛的左脅侍菩薩) - 尺寸
-
- 高
寬
深 - 0  cm
0  cm
0  cm
- 高